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acul/201808180094-1.aspx
(中央社記者魏紜鈴台北18日電)文化部承接前空軍總司令部基地,命名為「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」C-LAB今天啟動。文化部長鄭麗君強調,要透過該場域以軟帶硬,建構豐富創新生態,讓C-LAB成為公眾文化參與的實驗空間。
「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」(Taiwan Contemporary Culture Lab,C-LAB)座位於台北大安區的都會核心地帶,面積占地7公頃,它在19世紀時原是農業區,進入日治時期後成為台灣總督府工業研究所,之後國民政府來台後基於軍事需求,在1950年將此地改為中華民國空軍總司令部,直至2012年空軍遷出為止,該基地由空軍使用長達62年。
去年文化部承接空總舊址後籌組營運團隊「臺灣生活美學基金會」規劃運作C-LAB,今年夏天啟動6年建構工程計畫,並在今天於C-LAB基地舉行「臺灣當代文化實驗場」啟動暨國際論壇。
「今天很感動,走到這一步很不容易」,鄭麗君致詞強調,「過去這個圍牆阻隔市民與空間,這個禁地對民眾而言,幾乎是不存在的公共空間」。鄭麗君希望透過文化翻轉藝術,在這6年內打開空總圍牆,讓民眾帶著創意和文化實驗計畫,在C-LAB得到支持。
行經台北市建國南路一段,能看見C-LAB被漆成大紅白方格的醒目藝術外牆,設計外牆的藝術家楊俊生於中國浙江,從小移居維也納。楊俊向中央社記者說明,紅白是機場常見的警告圖案,「如今漆在圍牆上不僅想昭告人們,圍牆內的實驗場已開啟,同時也是種翻轉,讓人們看見,那原本只能在圍牆內看見的東西,邀請大眾走進圍牆,一起發揮創造力」。
台灣藝文設施通常是先興建硬體空間才有營運團隊和使用者,造成許多使用需求落差。鄭麗君指出,C-LAB並非只是活化蚊子館層次的目標,而是透過「以軟帶硬」的建構,讓古老的舊場地賦予時代的新意義。
鄭麗君說,C-LAB透過兩階段計畫,邀藝術團隊進駐建構軟體內涵與生態系,後4年才展開空間修建,「前2年先讓大家進駐一起改變它,之後再依空間需求規劃硬體整建,讓這裡成為更貼近使用者需求且成熟的藝文機構」。
目前C-LAB已有13組creators進駐,來自法英美澳和馬來西亞等國推展公共空間、環境採集、街區活化的創作者、建築師和學者,已於C-LAB開辦許多活動。鄭麗君表示,每個人都可以帶著自己的文化實驗計畫進來C-LAB,「希望這裡成為孕育文化創新的基地,得到激盪反思及感動,對人生有所啟發」。(編輯:黃于)1070818
關鍵字標籤:...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