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章来源:http://www.cna.com.tw/news/amov/201806260081-1.aspx
(中央社記者江佩凌台北26日電)金曲獎承辦單位台視自2014年至今已連續5屆接手,逐年將金曲獎推上更高層次,幕後推手金曲計畫主持人廖重明扮演關鍵角色,更在金曲音樂節活動中,力推華語音樂接軌國際。
第29屆流行音樂金曲獎頒獎典禮23日落幕,各界除了關注獎落誰家,還掀起眾人意猶未盡地討論,無論是星光大道、典禮舞台、節目設計到入圍動畫等,在媒體及社群平台引起許多話題,但卻鮮少人知道,一場光鮮亮麗的金曲獎典禮幕後轉播工作、成音環節等不為人知的辛苦面。
在文化部主辦下,金曲獎每年由電視台投標、承辦,而台視自2014年起至今皆是承辦單位,對廖重明而言,每年與同事和合作夥伴一次次征服這項高難度的任務,不僅是「完成一件事」,反而更像是一種使命感。
對於何時啟動金曲獎頒獎典禮籌備工作,廖重明透露,金曲獎6月底舉行,團隊在去年10月即展開討論,不僅要明確訂出典禮主題,主視覺設計也從那時開始定位;至於典禮製作統籌部分,今年台視邀請擔任過多屆金曲獎總製作人陳鎮川所率領的「源活娛樂」攜手合作,且為求品質,台視對典禮預算的需求從不手軟。
為了辦好一場頒獎典禮,台視今年共出動25部攝影機、3部OB轉播車和3部SNG車,力求精準捕捉即時畫面,並在全長90公尺的星光大道,無論晴雨皆搭設百萬雨棚。
此外,台視更找來葛萊美獎轉播混音師艾瑞克希林(Eric Schilling)擔任典禮成音顧問,他曾合作過瑪丹娜、夏奇拉、瑞奇馬丁等知名歌手,不僅助陣金曲也與台視交流經驗。
除了提升設備品質,當天人力也是重要環節。廖重明分析,當天發出去的工作證從前台、後台、媒體加上成音、工讀生就破千張,台視則出動節目、工程、企劃、業務等部門,除了新聞部人力留守,「幾乎全公司總動員」,力求零失誤。
談及頒獎典禮開始前10分鐘,廖重明與他的團隊如何準備,他表示,那時所有執行團隊皆處於戰鬥狀態,他則是站在會場後方的控台前,把自己當成觀眾觀看整個舞台,「有狀況的話,電話拿起來就趕快通知」。
今年金曲獎在主持人蕭敬騰加持下,收視率開出亮眼成績,無論是頒獎典禮或星光大道,都創下近3年收視新高,YouTube多視角轉播瀏覽人次更突破200萬,其中,今年貼心首開的手語服務,瀏覽人次達18萬,成績有目共睹,台視也打了漂亮的一仗。
不過,依照往例,典禮結束後總會被網友們放大檢視,廖重明面對各界評論則是坦然面對,他說:「其實好壞都一定有人講,如果是屬於我們的疏失,當然要謝謝提醒,未來會改進,如果是觀點上錯認,我們有機會也會跟大家澄清。」
另一方面,台視除了承辦金曲頒獎典禮,近年更積極辦理金曲音樂節,努力讓國際音樂人士看見台灣音樂能量。回顧2014年、第25屆金曲獎,當時首度整合「金曲國際音樂節」,試圖凸顯台灣流行音樂在華人世界的優勢,這對廖重明而言,承辦金曲獎已非單純的標案。
廖重明不斷思考,如何讓國際音樂及產業界人士對金曲音樂節倚重性提高,並說:「2014年開始做2年後已經不是這樣的心情,而是我們如何幫華語音樂創造國際聲量。」因此,發想出藉金曲獎英文名稱創造品牌,簡稱GMA(Golden Melody Awards & Festival),讓國外人士有了簡潔明瞭的印象,也更容易推廣華語音樂。
如今,金曲已不僅只有頒獎典禮,今年更有3天的國際音樂節系列活動,包括「國際論壇」、「商展交易中心」、「展示活動」、「新創發表會」及「金曲售票演唱會」等;而其中今年擴增辦理的「商務交流會」,就有來自18個不同國家、超過30名代表來台參與。
廖重明表示:「想辦法讓金曲國際音樂節成為一個國際品牌,帶動頒獎典禮,一起進軍國際。」對於他和他的團隊而言,無論是國際音樂節或頒獎典禮,希望讓全世界知道:「華語音樂重鎮就在台灣。」(編輯:梁君棣)1070626
.link{float: left;border:1px solid gray; width:20%;padding:5px;margin:3px;height:145px;} .link img{width:98%;}▼金曲29特別企劃
關鍵字標籤:室內設計師
|